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信息发布者:壶关县的沙漠
    2019-06-15 21:59:10   转载


    电商扶贫“微商村”项目是各地抢抓国家实施“电子商务进村”和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战略机遇,动员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到农村电商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中,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,增加农民收入,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富民项目。

    浙江讯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平顺微商村项目操盘和实施主体,在复盘和阶段总结项目的同时,相关做法和路径也为各地扶贫地区提供参考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地处太行山南端,山西省东南部

    与河北、河南两省接壤

    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,潞党参的正宗产地

    从县城出发一直向南,行驶近15公里

    就能抵达潞党参的主要种植区之一龙溪镇东彰村

    这原本是上党盆地东南部的一个普通小村

    在2018年平顺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

    县委县政府确立以龙溪镇东彰村及周边村为试点建设微商村

    探索实践电商扶贫新路径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项目启动

    龙溪镇政府牵头组织东彰村村委会以及实施企业

    制定筹备执行分工、建立工作机制、人员摸底调研

    同时开展农户走访、村民动员、氛围营造、选址

    接着龙溪镇政府发文成立“‘微商村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”

    高效快速推进项目建设

    2019年1月18日

    县政府召开微商村项目启动会,市、县相关领导出席

    “微商村”全民创业正式启航!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微商不微,半年入百万

    最初小部分村民们通过培训学习

    尝试通过微信朋友圈、微店平台开展销售

    就卖当地盛产的潞党参、大红袍花椒、杂粮等地方特色农产品

    慢慢的,带动周边村男女老少齐上阵

    短短5个月时间

    微商从业人员发展到65人

    销售额达95万

    让东彰村的老百姓乐开了花~

    销售百万的同时

    更可喜的是

    涌现出一批微商创业的典型人物

    成为东彰乃至龙溪、平顺的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!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微商致富领头雁

    杨王芳,龙溪镇龙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

    家有60多岁的患病父亲

    和去年刚患上过敏性紫癜的4岁小儿子

    刚刚30出头的年纪,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不易

    微商村项目为她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大门

    通过微商课程培训学习,她鼓起勇气开设了自己的微店,

    将平顺的农特产品玉米糁、花椒、潞党参、南坡青米等

    上架到微店销售

    截止目前已经成交1228单,销售金额17800元

    产品销往运城、河南、广东等地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退伍老兵创业路

    赵斌,龙溪镇东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

    当过兵,退伍返乡后在建筑工地干过勤杂工、测量放线员等工作

    因公受伤腰部落下隐疾。前些年也曾开过淘宝店,

    终因运营水平跟不上导致无果而终

    虽屡屡受挫然创业之心不死,微商村项目使他重燃信心,

    再度踏上网创征程。成功开设了自己的微店

    上架销售党参、花椒、青小米等本地农特产品

    截至目前微店销量超500单,销售金额达15000元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“折翼”的飞翔者

    “折翼”飞翔者——赵国荣

   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右臂

    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,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

    用左手在白纸上写下:认真听课,学习知识

    那跳动的字符,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

    截至目前赵国荣微店的销量达137单,销售金额1370元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巾帼不让须眉

    创业创新巾帼——韩明燕

    一个温和的女性,内心却充满了无限张力

    她不畏困难,由传统道向线上商城转型

    让农产品搭乘“电商快车”销全国

    她是创业路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

    用女性的灵巧和智慧编制收获的花环

    截至目前微店销量2869单,销售金额308453.70元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全民创业氛围热烈

    通过接触微商

    东彰村村民们电商销售的意识和氛围不断增强

    如今,他们不仅卖党参、花椒、杂粮

    就连家里的土鸡蛋、槐树花、手工艺品都放到了朋友圈

    有的上架了自己的微店,而且很受欢迎

    白天田间种党参、除草,田边小憩时

    掏出手机拍摄农事场景照片、录制小视频

    晚上回家听线上沙龙讲座,上传更新微信朋友圈、微店图片......

    忙的紧凑,过得充实,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微商村项目运营从初期的1.0版微信朋友圈、2.0版微店平台到现在以抖音视频、网络直播等前沿微主要营销工具引流推广的2.0+版本。

    为了壮大微商产业,县政府正研究出台《平顺县扶贫产业奖补和扶贫扶志激励办法》,从政策资金奖补方面加大对微商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。

    而平顺的“微商村”建设工作还将继续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,助力促进农民增收,让其成为平顺脱贫攻坚的“新引擎”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销售模式,微商也在助力农特产品‘走出去’的过程中,逐渐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。微商村呈现出的生命力有别于淘宝村,它需要有地方产业的基础和支持。而随着互联网,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,让更多农村老百姓可以把碎片化的零散时间和地方农产品资源、乡村文化对接到城市的大市场,大大缩短了需与求的沟通路径。微商也真正在助力农特产品‘走出去’的过程中,逐渐摸索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。

    目前,微商正在经历着由粗放式草根化野蛮生长到逐步建立规则和规范,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过程中,且普遍面临着来自信用保障、产品质量、知识产权、培训规范、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。也需要在探索发展过程中,及时找寻破解之道,促进行业健康、有序发展。帮助更多地区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,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解读微商村

    实操案例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,这里以前是武乡县有名的贫困村,山高沟深,交通不便,全村190户中就有46户贫困户,看到魏宝玉等人通过手机就实现了致富,贫困户的创业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,学电商、开微店忙的不亦乐乎,全村开微店多达110多个,销售突破100万元,在这条300米的微商路上,先后涌现出12户明星微店,3个扶贫创客小院,1名全国网红,5名乡村知名网红,2016年底岭头村顺利脱贫,成为全县微店创业脱贫的第一村,也被相关专家和微店官方誉为中国微店第一村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贵州省黎平县盖宝村,去年2月来了一位80后扶贫书记吴玉圣。吴玉圣召集当地七位女孩开设“浪漫侗家七仙女”账号(快手ID:langmannvshen),每天策划、导演、剪辑视频。

    不到一年时间,七仙女成了17万粉丝的网红,侗族刺绣和土特产销售也达数十万元,实现全村整体脱贫。

    五六个月,五六十个村民,微商干了上百万|平顺县电商扶贫微商村纪事

    原本是一个多省交界、偏远贫穷的皖北普通小村,自打2014年有村民尝试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当地盛产的酥梨、梨膏、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尝到“甜头”后,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,微商从业人员已有1700余人,年销售额逾6500万元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微商村”。

    在砀山,像良梨村这样的“微商村”数不胜数:良梨镇三坝集村微商从业人员1097人,年销售额约2400万元;葛集镇高寨村从业人员236人,年销售额逾1500万元;唐寨镇山寨村从业人员185人,年销售额近2100万元;李庄镇海升新村从业人员152人,年销售额达1900万元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